作者生平

布萊恩.羅納德.威爾遜(Bryan Ronald Wilson)是英國牛津大學社會學榮譽教授(Reader Emeritus)。自1963年至1993年,他擔任萬靈學院(All Souls College)的院士,並於1993年當選為榮譽院士(Emeritus Fellow)。

他主持英國及海外(美國、迦納、肯亞、比利時、日本及其他地區)非主流宗教運動(minority religious movements)研究逾四十年。他的工作包括研讀這些運動的刊物,並儘可能與這些成員在集會、儀式活動,和家庭等場合中接觸。也需要對其他學者的著作持續關注並做文獻評介。

他擁有學士學位(經濟學)和倫敦大學博士學位,也是牛津大學文學碩士。1984年,牛津大學授予他文學博士學位以表彰他著作上的價值。1992年,比利時魯汶天主教大學(the Catholic University of Louvain, Belgium)授予他榮譽博士學位。1994 年,他入選為英國國家學術院(the British Academy)院士。

他於不同時期,曾擔任下列職位:

1957 年–1958 年,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聯邦基金研究員(哈克尼斯基金會)(Commonwealth Fund Fellow〔Harkness Foundation〕;

1964年,迦納大學(University of Ghana)客座教授;

1966年–1967年,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美國學術團體委員會(the American Counsel of Learned Societies)研究員;

1968年–1972年,義大利帕多瓦大學(the University of Padua, Italy)宗教社會學研究顧問;

1975年,日本協會(The Japan Society)客座研究員;

1976年、1982年、1986年、1993年,比利時魯汶天主教大學(The Catholic University of Louvain)客座教授;

1978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斯奈德客座教授(Snider Visiting Professor);

1980年–1981年,泰國曼谷瑪希隆大學(the Mahidol University)宗教社會學客座教授及宗教研究顧問;

1981年,澳洲墨爾本大學奧蒙德學院(Ormond College)史考特客座研究員(Scott Visiting Fellow);

1986年,澳洲昆士蘭大學客座教授;

1987年,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特聘客座教授;

1971年–1975年間,他是宗教社會學國際會議(the Conférence Internationale de Sociologie Religieuse)主席(一個以宗教教規方面為討論主軸的全球性組織);1991年,他當選為該組織(現在重新命名為宗教社會學國際社會〔Société Internationale de Sociologie des Religions〕)的名譽主席。

1977年–1979年為美國宗教科學研究學會(the Scientific Study of Religion)委員;

擔任多年的《宗教科學研究期刊》(Journal for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Religion)歐洲區副主編;

擔任六年的《宗教社會科學評論年刊》(Annual Review of the Social Science of Religion)聯合編輯。

他常在英國、澳大利亞、比利時、加拿大、日本和美國各大區域演講有關非主流宗教運動的主題,有時在德國、芬蘭、法國、荷蘭、挪威和瑞典也會有相關議題的演講。

在英國、荷蘭、紐西蘭和南非的法庭,大家稱他為宗教教派的專家證人,他也曾為澳洲和法國法院提供書面證詞。國會下議院的民政事務委員會(the Parliamentary Home Affairs Committee of the House of Commons)也邀請他為宗教運動提供專家書面建議。

他的其他相關著作中,有九本全部或部分專門討論非主流宗教運動:

《教派與社會:英國三大宗教的社會學》(Sects and Society: the Sociology of Three Religious Groups in Britain),1961年,倫敦:海涅曼出版社與柏克萊:加州大學出版社(London: Heinemann and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78年,美國康乃迪克州西港,格林伍德出版社(Westport, Conn., United States; Greenwood Press)再版;

《教派主義模式》(Patterns of Sectarianism)(編輯),1967年,倫敦:海涅曼出版社;

《宗教教派》(Religious Sects),1970年,倫敦:韋登菲爾德與尼科爾森出版社(London: Weidenfeld and Nicholson);紐約:麥格羅希爾出版公司(New York: McGraw Hill)(亦有法語、德語、西班牙語、瑞典語和日語譯本);

《魔法與千禧年》(Magic and the Millennium),1973年,倫敦:海涅曼出版社與紐約:哈珀與羅出版商(New York: Harper and Row);

《當代宗教變革》(Contemporary Transformations of Religion),1976年,倫敦:牛津大學出版社(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在義大利和日本亦有譯本出版);

《新宗教運動對社會的衝擊》(The Social Impact of the New Religious Movements)(編輯),1981年,紐約:沙崙玫瑰出版社;

《社會學觀點下的宗教》(Religion in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1982年,牛津:克拉倫登出版社(也出版義大利文譯本;日文譯本籌備中);

《教派主義的社會面向》(The Social Dimensions of Sectarianism),1990年,牛津:克拉倫登出版社;

《誦經之時:佛教創價學會教徒在英國》(A Time to Chant: the Soka Gakkai Buddhists in Britain)〔與K.德布雷爾(K. Dobbelaere)合著〕,1994年,牛津:克拉倫登出版社(日文譯本籌備中);

他亦於英國、美國、法國、比利時、荷蘭、日本的匯編著作與學術期刊中,撰寫超過二十五篇討論非主流宗教運動的文章,《大英百科全書》、《社會科學百科全書》(Encyclopedia of Social Sciences)、《宗教百科全書》(Encyclopedia of Religion)都有收錄他的文章,他目前正在為《義大利百科全書》(Enciclopedia Italiana)撰稿中。

下載白皮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