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山達基與宗教的分析式定義

社會學中,宗教的另一個定義方式是以分析的方式,也就是由宗教的各種不同呈現方式,來定義其特性。從這個觀點來看,所有宗教都有共同點,因為信徒表現出虔誠的形式有很多,藉由這些形式才可能有以下這些特性,這些特性能構成信仰的虔誠。這些東西包括:

a)分享信仰,信仰是構成團體的教義的要素;b)參與儀式與奉獻;c)體驗直接接觸終極的事實(ultimate reality);d)獲得宗教資訊;以及e)因為虔誠,能夠經歷日常生活中的改變或成果(史塔克和古洛克1985年)。

從這點來看,如果想知道山達基是否構成一門宗教,就要研究山達基教會這個機構,是否期待他的信徒會虔誠,也就是說,他們是否以各種被世界認同的方式表現出虔誠。

四、(一)分享教義體系

宗教組織一直都期望信徒分享教條。(史塔克和古洛克1985年:頁256)在這方面,可以觀察到山達基教會提供一個具有相互關係的整體,它的架構清晰,所以信徒能瞭解教義。事實上,山達基的實踐,是由聽析和訓練所組成,這兩者是平等的。教會能夠肯定聽析能讓人看到事情是如何發生的,而訓練本身能教導真正的原因。

訓練課程中所使用的資料,包含教會創始人的書籍、出版品、影片與演講錄音,其研讀順序都已事先安排妥當。這些資料相當於傳統宗教中的經典:不需經由口頭說明或是解釋。反之,相當大的注意力是放在,信徒要以「最原始的形式」瞭解創始人的文字表達。山達基人相信,L. 羅恩 賀伯特建立了一個精確且有效的路徑,能到達精神上的救贖:如果以下其中一個山達基創始人的步驟,沒有達到預期的成果,那麼就是因為不瞭解或未被正確的應用。因此,他們認為賀伯特先生原始版本的文字表達中,絕對不可能有錯誤。

在山達基中,那些指導訓練的人稱為「輔導員」,被認為是學習技術的專家,專門找出並解決學生可能會遇到的障礙。輔導員所扮演的角色,也被定義為:確保原理適當地傳授,並且不會有不同的版本或分歧的解釋。輔導員並不提供演講,也不會向學生提出私人版本。嚴格禁止輔導員以口頭解釋教材,以避免變更原始版本。

四、(二)參與儀式與奉獻行為

宗教期望信徒透過參與儀式與奉獻,來表現虔誠。在這方面,首先你可以觀察到山達基教會和其他宗教組織一樣,會舉辦像是週日禮拜、婚禮、葬禮與新生兒命名儀式。

然而,山達基的儀式不僅僅這些。聽析,也就是山達基的核心應用,一位人類學家給予這個用詞一個定義:高度安排的步驟,它符合嚴格的標準,而且仔細地重複使用;根據這個定義,聽析也算是種儀式活動。教會創始人已仔細地建立起一系列的步驟,事實上,透過這些步驟,聽析才得以完成。對山達基教會而言,聽析需要正確的路徑,才能達到更高覺察力的精確過程。聽析的定義,就是精確的活動,精確地編纂且遵循精確的步驟:

「聽析使用聽析程序來進行,是由一位聽析員來詢問一組精確的問題,或者給予指令,用以幫助一個人發現與他自己有關的事情,並且改善他個人的狀況。還有許多、許多不同的聽析程序,而每一種都能增進個人的能力以面對並處理他部分的存在狀態。當一個聽析程序的特定目標達成後,這項聽析程序便可結束,然後再執行另一個聽析程序,處理他生活中不同的部分。

當然,可以問的問題非常多──但是它們不見得能幫助到人。戴尼提與山達基的成就是因為L. 羅恩 賀伯特區分出了那些可以達到靈性自由的精確問題與方向。」(《什麼是山達基?》1992年:頁156)

因此,可以觀察到,聽析是個精確的儀式,重複的參與它,一個人就被視為山達基人。

四、(三)直接經歷到終極的事實

這讓人想起那些最傳統的宗教期待他們的信徒,在某個時候,會以某種程度直接經歷到終極的事實。虔誠的這個向度,關係到宗教的實質定義,而關於這點,透過重新檢視宗教的實質定義,我們就已解釋清楚。因此我們說那種宗教經驗,並不是平凡或日常可及的,它是山達基的核心。就像其他宗教,這樣的經歷是被鼓勵的,它符合教義且教義可以解釋它,也因此可以用它來證明團體的宇宙觀是正確的。

山達基表現出,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有清楚定義的特定路徑,可以改善覺察力,引導一個人從精神盲目狀況走向快樂的存在狀態。它向信徒承諾,這種增加的覺察力,最終會使他們能夠覺察到自己是永生的、獲得完全的自由、全知,並且直接瞭解生死和宇宙的意義。

山達基表現出,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有清楚定義的特定路徑,可以改善覺察力,引導一個人從精神盲目狀況走向快樂的存在狀態。

山達基目標被陳述為,達到身為一個不朽的精神個體完全恢復個體與生俱來的能力。這樣的能力會讓他處在主導點,擁有完整的知識,超越物質、能量、空間、時間、思想和生命。藉由接觸到這個狀態,這個人可以有能力直接瞭解什麼是無限:

「在運作中的希坦等級,處理的是這個人身為一個精神個體的不朽狀態。處理的是希坦自己與永恆的關係,而不是在他背後的永恆,而是本已存在的永恆。」(《什麼是山達基?》1992年:頁222)

因此,我們可以註記:山達基教會期望其信徒,透過他們積極的參與教義的實踐與訓練,他們能達到逐漸改善的覺察力,而最後能讓他直接體驗終極的事實。

四、(四)宗教知識

宗教的分析式定義,宗教組織期望其信徒,知道一點關於信仰、儀式、經典與傳統的基本學說。關於這樣子的期待,我們注意到山達基的實踐,包含兩個部分,聽析和訓練。這樣的奉行是其信徒所期待的,包括他們會認識主要的教義。在這方面,教會表示:

「透過聽析,人變得自由。這自由一定要藉由知道如何保持自由,來加以強化。以其公理來解釋,山達基包含反應式心靈的解析、法則,以及處理並與控制這個宇宙所需的技能。接著,山達基的實踐,是由聽析與訓練組成,以山達基所設立的原理來訓練,這些原理包括應用它們時所需的技術。假若你知道人會失去靈魂自由的機制,那你就自由了,因為你就不會受到它的影響。

聽析讓一個人瞭解事情是如何發生的,訓練則教導其背後的原因。」(《什麼是山達基?》 1992年:頁164)

因此,可以注意到,就像大部分宗教傳統,將宗教運動的教誨傳授給大家,山達基教會都會善意的檢視這個授予。透過讓那些瞭解宗教資訊的人獲得代表性獎勵,相同的教義可以確保宗教資訊的獲得,無論誰取得其原則的知識,都可以控制生命的法則,免於危險威脅到他的靈性自由。

四、(五)對日常生活的影響

我們注意到大部分宗教組織期望他們的宗教信仰,參與儀式、宗教經驗與主要教義的知識,會影響他們的信徒。如同先前討論的宗教功能性定義,山達基認為透過應用和訓練人們讓自己免於非理性的恐懼、身心性疾病,變得更平靜,達到更好的平衡、能量的狀態、溝通得更好、修復且加強與他人的關係,達成個人目標,摒棄他們的懷疑和抑制以獲得自信心,感覺愉悅,清楚地瞭解如何達到快樂。

山達基教會期待它的信徒有另外一個改變就是,他們會幫助其他願意改進的人改善他們的狀況,鼓勵他們成為聽析員:

「很明顯地,聽析員一次只能拯救一個人,所以其需求量非常大。不像教友宗教那樣,在山達基中,這樣的拯救最終還是只發生在一對一的關係上,也就是聽析員和待清新者之間。許多山達基人受訓成為聽析員,而任何想要幫助同胞的人都能做到。同樣重要的是,一個人在處理生活方面,可以獲得更高的技巧,超乎他的想像。沒有比幫助同伴更有價值的目標,而要達成這目標,沒有比成為聽析員更好的方法。聽析員應用所學,藉由聽析幫助他人改變任何他們需要改變的狀況。

這是受過訓練的山達基人的任務,這仰賴他的瞭解、他的慈悲與他的技巧,來打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夢想成真。」(《什麼是山達基?》1992年:頁169)

因此我們可以觀察到,像大部分宗教組織一樣,山達基教會期待分享其信仰,參與其儀式,直接體驗終極的事實,認識主要的教義,這樣子做能影響信徒的日常生活。這些影響包括:改善處理生活的能力,增進自己的能力,性格調整和助人的能力。

總而言之,我們可以觀察到山達基教會期待他的信徒充滿熱忱,即宗教的分析式定義所給予的意義。事實上,它提供架構,使得它的信徒可以分享主要教義,它期待參與者直接體驗終極的事實,獲得信仰的原則的資訊,並且體驗它對每天的生活的影響。因此,根據宗教的分析式定義,山達基教會是一個宗教組織,因為它對信徒的期望,跟這類組織對虔誠個體的期望一致。

五、 山達基與宗教的主觀定義
下載白皮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