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專業背景

我是專門研究宗教的社會學家,關於「山達基是不是宗教?」這個問題,一直有人來徵詢我的意見。我回答此問題時,並不是在談山達基的真偽。而是考量山達基是否符合一般定義的宗教標準。這些標準無法徹底釐清:許多不同的作者也提出了不同的定義。像W.G.朗西曼(W. G. Runciman)1視宗教為「意識形態」的同義詞,而維爾納.柯恩(Werner Cohn)2則認為英文「宗教」一詞太過複雜、太受文化影響,因此,不適合用來探討非西方或非基督教式文化的任何層面。

儘管如此,這領域的學者大都同意宗教是一套信仰與實踐的體系,具有某種超自然、神聖或超凡的標的物。據此,大部分已知的宗教──就算不是全部──都能找到符合此前提的各種特性。這些特性在某特定的信仰與實踐體系展現得愈完整,就愈能斷定它是宗教。

我指出宗教典型特性時,會借用研究世界宗教的頂尖學者──尼尼安.斯馬特(Ninian Smart)提出的架構。3我自己先前的一些文章,已使用過這架構中的廣義特質,4故此架構並不僅用於本研究。

我不是山達基人。我陳述推論時,詳細研究過山達基的出版品、觀察過雪梨山達基教會的活動,也訪問了些許山達基的參與者。而世界各地對山達基所做的不同社會學研究我也相當熟悉。

我將研讀過的山達基主要出版品,按首次出版日期排列如下:

《戴尼提:現代心靈健康科學》(1950年)

《戴尼提:一門科學的演進》(1950年)

《生存的科學》(1951年)

《高階步驟與公理》(1951年)

《山達基:人類的歷史》(1952年)

《山達基8-80》(1952年)

《山達基8-8008》(1952年)

《鳳凰城演講系列》(1954年發表,1968年出版)

《人類能力的開創》(1955年)

《山達基:思考的原理》(1956年)

《你有前世嗎?》(Have You Lived Before This Life?)(1960年出版,1977年修訂與新增版)

《山達基品格入門》(1968年出版,1989年修訂與更新版)

《山達基0-8:基礎之書》(1970年)

《山達基教會之背景與儀式》(The Background and Ceremonies of the Church of Scientology)(1970年)

《時光任務》(Mission into Time)(1973年,1968年《全軌跡回想試驗》〔A Test of Whole Track Recall〕增訂版)

《快樂之道》(1981年)

《瞭解電儀表》(1982年,1988年修訂版)

《什麼是山達基?》(What Is Scientology)(1992年)

《山達基手冊》,源自L. 羅恩 賀伯特的著作(1994年)

《山達基教會》(The Church of Scientology),40周年慶典(1994年)

上述出版品在山達基教會內部都享有正式地位,幾乎全數都是L. 羅恩 賀伯特的著作。而那些不是由賀伯特獨自完成的著作,也是大量延伸自他的研究。以下的引文或參考資料,出自最新的英文版。

1. W.G. Runciman, “The Sociological Explanation of ‘Religious’ Beliefs,” Archives Européennes de Sociologie 10 (1969):149–191.

2. Werner Cohn, “Is Religion Universal? Problems of Definition,” Journal for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Religion 2 (1962):25–33.

3. Smart was Professor of Religious Studies at the University of Lancaster (in Britain) from 1967 to 1982. He has been a Professor in the Department of Religious Studies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Santa Barbara since 1976, and is currently the J.F. Rowney Professor of Comparative Religions there.

4. For example, Alan W. Black and Peter E. Glasner, eds. Practice and Belief: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Australian Religion, Sydney: Allen and Unwin, 1983.

二、 宗教的面向
下載白皮書